你知道么,前兩天我在超市買東西時,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挺有意思的事情。就是那個商品包裝上的生產商,居然不是實際的生產商,這是怎么回事呢?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還有教大家如何識別商品條形碼。
說到商品條形碼,咱們平時買東西時都會看到,但可能沒太注意。那天我買的是一包零食,包裝上寫的生產商是A公司,但我用手機掃了一下條形碼,發現實際生產商是B公司。這讓我感到挺驚訝的,原來包裝上的生產商竟不是實際生產商!
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。有些小廠家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,會委托大廠家代工生產,然后在包裝上打上大廠家的名字。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看到大廠家的名字,自然會更信任這款產品。但這背后,就可能存在一些貓膩。
那么,我們怎么才能識別商品條形碼,避免被誤導呢?首先,我們要了解條形碼的構成。條形碼一般由前綴、制造廠商代碼、商品代碼和校驗碼組成。其中,前綴是國家或地區的代碼,比如我國是690-695。
接下來,重點來了,我們要關注制造廠商代碼。這個代碼能反映出實際生產商的信息。比如我之前買的零食,雖然包裝上寫著A公司,但通過制造廠商代碼查詢,發現其實是B公司生產的。
那怎么查詢制造廠商代碼呢?現在很多手機APP都有掃描條形碼的功能,我們只需將條形碼放入掃描框,就能看到商品的生產商、產地等信息。這樣一來,咱們就能輕松識別商品的實際生產商了。
說回來,為什么這個事情很重要呢?因為有些小廠家可能會為了降低成本,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,或者在生產過程中不嚴格把控質量。如果我們知道實際生產商,就能更好地判斷商品的質量,維護自己的權益。
再給大家支個招,除了識別條形碼,我們還要注意觀察包裝。如果包裝上的字體、顏色看起來模糊不清,或者有明顯的修改痕跡,那就要小心了,這很可能是小廠家冒用大廠家名義生產的商品。
總之,包裝上的生產商竟不是實際生產商這個問題,咱們作為消費者,一定要學會識別商品條形碼,避免買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。買東西時,不妨多花幾分鐘時間,用手機掃一掃,讓自己買得更放心。畢竟,關系到健康的事情,咱們可不能馬虎啊!